{首页} {人大概况} {监督纵横} {依法治市}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决定决议} {自身建设} {会议专题} {交流互动} {县区人大常委会}
当前位置: 首页>>自身建设>>学习研究>>正文
施甸县契丹文化考察与交流概述
2017-09-27 17:38 蒋启龙  施甸县人大常委会

施甸县契丹文化考察与交流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自元朝随蒙古军忽必烈南征之后落籍于云南的契丹后裔们的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许多热忠和致力于契丹寻踪的专家学者和仁人志士,不辞辛劳的多次前来我县作了实地的考察和调研,取得了大量的可供考究的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进入21世纪以来,以莫旗和施甸两地为代表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又开启了相互往来和相互考察交流的先河,为契丹寻踪契丹文化的考察与交流又增添了难能可贵的一页。因此,为便于对我县契丹文化的考察交流的了解和掌握,现将经过收集整理后的一些主要的和有据可查的情况,按序概述如下:  

孟志东的云南契丹后裔调查

1990年,由内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牵头,原保山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施甸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保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配合,对云南契丹后裔情况开展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这是新中国成立和我县建县以来,对云南契丹后裔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所作的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和可供考究的一次非常难得的调查。其具体概况是:  

开展调查的时间和参加人员:此次调查前后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990年2月至6月,参加者有孟志东(原内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调查组组长)、蒋蔚复(原昆明纺织工业学校正处级调研员、调查组副组长)、杨毓骧(原云南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毅松(原内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等同志;第二次是在1992年5月至9月,参加者有孟志东、蒋蔚复、杨毓骧、蒋文智(原瑞丽县仙客来实业公司经理、调查组副组长)等同志。  

1992年,为了将云南契丹后裔调查工作搞得好一些,孟志东曾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名义,聘请原云南民族学院马曜教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民委主任王连芳、原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蒋家骅教授、原中共保山地委副书记蒋明凤、原保山地区民委主任朗和等,为云南契丹后裔调查组顾问。  

支持调查工作的单位及个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中共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事务局,云南省各级民委(包括原保山地区民委、施甸县民委、保山市民委等)和各地契丹后裔们。他们是:施甸县长官司村的蒋光武、蒋良中,原施甸县志办蒋鹤春,施甸县人民武装部的莽子章,原太平乡一碗水村的蒋蔚才,姚关镇大乌邑村的蒋少拔,何元乡莽五寨的蒋朝章、蒋朝清;原保山市沙坝镇厚庄的蒋愧春,杨柳乡冯家村的蒋常春、蒋春光;龙陵县平达乡平安村的蒋孝先、蒋孝能。鹤庆县文化馆的鲍光。还有为《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一书作序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智超同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刘风翥同志等。  

调查的主要成果及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过的主要文章:调查组经过前后两次长达近10个月的广泛的实地调查,取得了近五十万字的各种资料。其中有的资料,如族谱、碑文、契丹语词汇、碑刻上的契丹小字以及秘画秘诗等等,实属世所罕见,至为珍贵。根据调查资料,由孟志东亲自主笔前后撰写并印发了《云南契丹后裔调查报告》和出版了《云南契丹后裔研究》这部重要专著。以此为基础:  

1992年8月,为了向云南省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通报云南契丹后裔调查综合简况,调查组曾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原保山地区民委、施甸县民委、原保山市民委四方调查组的名义,铅印发送了包括八个部分的《云南契丹后裔调查报告》。与此同时,调查组还分别向施甸县政府、原保山地区行政公署和云南省民委,汇报了云南契丹后裔调查研究的情况。  

1992年9月12日,原保山报社的江华、尚中二位记者,结合调查组向保山地区行政公署作的汇报情况,首先在《保山报》上发表了题为《迷踪七百多年后寻到根源——我区首次发现契丹人后裔》的报导,同时拍照了调查组拓取的碑文,以存为该社收藏的珍贵图片资料。孟志东回到内蒙古后,也向相关部门作了汇报。  

1993年3月,新华社记者石圭平同志,根据《云南契丹后裔调查报告》,报告了云南契丹后裔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对此,不仅中央广播电台发播了消息,而且《人民日报》(见3月13日第4版)及其海外版(见3月3日第1版)、《光明日报》(见3月4日第2版)、《新华通讯社·每日电讯》(3月4日第1版)等全国性和国际性报纸,都作了不同标题的报道。  

1993年,《内蒙古大学学报》刊登了杨毓骧同志所撰写的《云南契丹小字的遗存与释义》一文。  

1994年,《思想战线》第二期刊登了杨毓骧同志所撰写的《云南契丹后裔考说》一文。  

1994年,《内蒙古社会科学》第五期刊登了杨毓骧同志所撰写的《云南契丹青牛白马图与古契丹八部考辩》一文。  

1997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四期刊登了曹相同志所撰写的《云南契丹后裔探源》一文。  

1999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吴东颖同志用DNA测定契丹后裔,并据测定结果撰写了一篇自己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2005年,《施甸文化》第二、三、四期就《云南契丹后裔调查报告》作了连载。  

2006年,《施甸文化》第二期至今分期连载了杨毓骧同志经过长达26年调查研究撰写的《云南契丹人研究》。  

2006年,《寻根》杂志第三期以《契丹遗民今何在》,对云南契丹后裔作了报道,后被香港《大公报》转载。  

2011年5月,由杨升义同志编著出版的《文脉施甸》一书中,又重先收录刊登了上述几篇文章。  

2014年8月,《云南政协报》文史春秋版刊载了蒋启坤、杨剑学二同志所撰写的《戎守南滇的契丹人》,对施甸契丹人的历史作了系统报道。  

莫旗旗长率团到我县考察

2006年7月5日至6日,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考察团一行6人到我县进行考察。  

考察团由莫旗时任旗政府艳东旗长率队,由内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毅松同志、旗政府副旗长郭永保同志、旗政府秘书长敖晨光同志、旗国土资源局局长敖荣松同志、旗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电视台台长鄂七松同志组成。  

这是建国以来,莫旗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首次来访。这次来访,开启了两地地方党政领导相互友好往来的历史先河,是一次具有里程碑之意的来访。  

考察团以 “经济发展和民族风情考察”为主题,着重考察了我县契丹后裔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生产生活情况。  

考察期间,考察团一行在我县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分别前往了我县的姚关镇大乌邑蒋家祖祠、姚关清贫洞,施甸长官司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  

考察期间,还专门召开了一次由两地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的交流座谈会。座淡会设在当时的电信宾馆,由时任的县委书记张勇同志、县长祁腾武同志和县政协主席蒋汉雄同志等主要领导参加,由副县长沈杰同志主持。座谈会上,县长祁腾武就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生产生活情况作了介绍,县委书记张勇作了重要讲话,县政协主席蒋汉雄也作了发言。张勇书记在讲话中说,两个旗县应本着“结亲交友,加强合作”的基调,加强两地经济建设和民俗文化传播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强合作,成为互帮互助的好朋友。座谈会上,两地主要领导还互增了两地的县志和纪念品,并进行了合影留念。  

施甸县委书记率队到莫旗考察

2007年5月12日,时任县委书记张勇率领我县13个乡镇党委书记、县住建局长杜建立、县新农办主任杨国银、县招商局副局长杨培江、县接待办主任段光艳、县委办段绍丽等一行20多人,到省外考察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工作。  

考察途中,于5月下旬到达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进行考察学习。  

这是继2006年7月莫旗旗长艳东率团首次到我县进行考察学习之后的第一次高规格的回访。  

莫旗旗委和旗政府非常重视这次回访考察。期间受到了莫旗旗委、旗政府的热情接待。时任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艳东同志亲自回到莫旗,和莫旗四班子主要领导一起参加了整个接待工作。莫旗的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参加了接待。其接待的规格和接待的盛情给全体回访的领导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内蒙古莫旗旅游条例和城市规划考察团到我县考察学习

2007年11月21日至22日,内蒙古莫旗旅游条例和城市规划考察团一行9人到我县考察学习。  

考察团以“旅游条例和城市规划”为主题,由莫旗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鄂文秀率队,由莫旗旗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索曙辉、莫旗政协副主席郭铁忠、莫旗人大办公室主任刘晓圆、莫旗旅游局局长刘志民、莫旗农牧局局长王敏、莫旗建设局副局长敖秀忠、莫旗库如奇乡党委书记沃刚、莫旗众鑫绿色环保责任有限公司经理王德金等领导同志组成。分别前往我县县城、姚关镇、太平石瓢温泉等地参观考察。  

我县对莫旗考察团的到来高度重视,热情接待。组成了由时任中共施甸县委书记张勇、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徐鹏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启发、县政协主席蒋汉雄等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参加的共计23人的陪同人员参加了接待。他们分别是时任中共施甸县委副书记毕春早同志、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徐鸿飞同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若水同志、杨子开同志、蒋启龙同志,县政府副县长杨光兰同志,县政协副主席何立中同志、李明清同志、段从直同志,县人大办公室主任袁朝升同志,县委办副主任禹文杰同志,县政府督查主任李建云同志,县接待办主任段光艳同志,县建设局长杜建立同志,农业局长杨丕绮同志,县畜牧局长吴明海同志,县文化旅游局局长李月山同志,甸阳镇党委书记吴云龙同志,姚关镇党委书记杨朝恒同志。  

为接待好莫旗考察团,一是安排专人前往保山机场迎接;二是在金雨庄设欢迎晚宴;三是在县文化广场举行篝火晚会;四是在县委四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五是专门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子开同志、县委办原副主任禹文杰等同志,全程陪同并送至云南省丽江市进行考察。  

县政协主席率队参加莫旗建旗50周年庆典

莫旗,是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简称。  

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2008年7月27日至31日,应莫旗旗委、旗政府之邀,受我县县委、政府之托,由时任县政协主席蒋汉雄同志率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蒋玉凤、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启龙、县政协副主席沈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蒋红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正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汉松、县计生局长蒋启坤、县接待办干部赵亦等一行9人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莫旗参加了该旗成立50周年庆典。隆重的庆典活动和莫旗建旗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我县代表团的全体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庆典活动中,代表团还先后参观了中国唯一的达斡尔民族园,达斡尔民族博物馆、达斡尔传统民居、图腾柱,以及全国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曲棍球训练场等充分反映当地民族文化的地方。那种形式与内容极具统一的当地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展示,同样给我县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欢迎晚宴上我县代表团的同志还见到了曾经来过我县作契丹后裔调查的孟志东老人。也许是出于族源的缘故,年近八旬的老人家,就象是见到了久别重蓬的亲人一样,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将饭局推向了高潮,久久不愿离去,给我县代表团的同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位于松嫩平原,辖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85万人,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素有“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等美誉。根据学术界的考证,达斡尔族和我县的阿莽蒋氏宗族同属契丹后裔,2006年,两县人民开始互相往来,缔结了浓厚的友谊。通过这次祝贺莫旗建旗50周年之行,我县代表团不仅对莫旗建旗50年来经济社会取得的显著成就表示由衷的赞叹,而且还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此行也传递了我县人民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的良好祝愿,对宣传施甸、广交朋友、增进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两县人民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东洋嘉业文化摄影组到我县采访

2009年11月1日,北京东洋嘉业文化摄影组到我县由旺镇木榔村木瓜榔村民小组蒋家祖祠采访契丹后裔历史文化,拍摄制作相关电视专题片。  

拍摄组通过对蒋氏祖祠以及庭院内随处可见与契丹有关的历史痕迹,同时查看相关历史资料,采访契丹后裔传人,用镜头记录了契丹后裔传人供奉祖先的全过程。据悉,此次拍摄组拍摄制作的专题片,要到韩国国家电视台及世界其它国家电视台播放。  

市政协主席率团到呼伦贝尔市考察

2011年10月11日,保山市政协主席张静率保山市政协代表团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进行考察。  

考察团主要由保山市五县(区)的政协主席参加,我县时任县政协主席蒋汉雄参加了这次考察。考察团到达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之后,受到了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艳东等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考察途中,双方还就两市旅游产业、边境贸易发展及契丹文化研究等情况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座谈。  

可以说,这是南北两市一次高规格的考察与交流,考察与交流的圆满和成功,必将为南北两地的相互交流和友好往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契丹流痕》的拍摄

2012年12月2日,由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县契丹历史研究会筹拍的我县第一部纪录片《契丹流痕》开机仪式在甸阳镇大竹篷村委会长官司举行。  

时任县政协主席蒋汉雄、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杰坤出席开机仪式,并为电视纪录片《契丹流痕》开机揭幕。县纪委、县文联、县委史志办、县民宗局等相关单位、部分乡镇负责人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以及我县契丹后裔聚居地的17名代表,摄制组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开机仪式。  

云南省电视台首席编导滕达群、保山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契丹流痕》编剧蓝天二同志也亲临了开机仪式和拍摄现场进行了指导。  

蒋汉雄主席在开机仪式上作了讲话。他指出,纪录片《契丹流痕》的拍摄是对民族历史的再现,反映契丹先民迁移到我县后开发边疆、传教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它将再现契丹先民和居住施甸的各族人民一起团结奋斗,全力建设边疆的光辉历程,必将为助推施甸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杨杰坤部长在开机仪式上也作了致辞。他说,纪录片《契丹流痕》的拍摄是我县宣传文化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契丹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在施甸多元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急需挖掘和弘扬。他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的提供支持和帮助,保证拍摄工作顺利进行,希望摄制组的全体人员要深刻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坚持质量第一、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拍出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真正体现“施甸气派、契丹风格”的精品力作。  

据了解,电视纪录片《契丹流痕》共分为青牛白马图、契丹祭祖、萨满文化等三集。用了16天的时间进行前期外景拍摄后进入后期剪辑制作。整个拍摄的现场制片由县文联主席杨潞伟负责。于2012年12月6日在施甸长官司进行了《契丹流痕》一集的拍摄。拍摄当天,摄制组全体工作人员于凌晨5点就到了长官司开始了准备工作。此次拍摄组织了来自临沧、德宏、昌宁以及我县的200名契丹后裔到长官司参加了拍摄。主要内容就是祭拜契丹先祖阿苏鲁。12月14日,摄制组又前往我县的太平镇进行契丹传统民俗活动——羊皮会的拍摄。这是契丹后裔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600多名群众参加了整个拍摄现场。  

据县文联主席杨潞伟同志说,纪录片《契丹流痕》的拍摄,前后划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作为现场制片人,他全程参加了整个拍摄工作。可以说,拍摄《契丹流痕》,其意非凡,开启了以电视纪录片反映我县契丹文化的历史先河。  

施甸县政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内蒙古赤峰市等地考察学习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契丹民族祖源、繁衍、发展情况,更好地为我县契丹民族文化研究、旅游文化挖掘、县城规划建设等建言献策,发挥政协更大的作用,2013年5月19日至27日,施甸县政协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分两批分别由蒋汉雄主席和沈杰副主席带队,赴内蒙古赤峰市等地考察了解契丹民族历史发展情况。  

考察团到达内蒙古赤峰市之后,主要游览考察了巴林左旗林东镇契丹石窟——真寂之寺、辽上京遗址、辽祖陵公园,巴林左旗契丹文化博物馆、“契丹国”一条街等契丹遗迹。到达河北承德市平泉县之后,主要考察了契丹发祥地——平泉大长公主墓、八五沟壁画墓、平泉博物馆、辽代会州城遗址等遗迹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考察活动得到了平泉县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和县文体局长等领导热情接见并陪同参观。考察途中,双方进行了友好而广泛地交流。平泉县领导称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是“契丹情思”越千年的壮举,平泉县电视台等媒体专题采访了蒋汉雄主席。  

参考的全体同志,通过认真的考察学习,对我县契丹后裔的祖源,对整个契丹民族的繁衍生息的历史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考察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艺术云南》期刊编辑到我县采风

2013年10月12日,由省文联主办的《艺术云南》期刊编辑胡正刚等二位记者,在县文联主席杨潞伟、县人大干部蒋启坤二同志的陪同下,前往我县的由旺、姚关等地进行“云南契丹后裔遗踪”采访,并据采访情况撰写了一篇题为《一个族群的来历、渊源、迁徙及坚守》的文章在《艺术云南》2014年1月第一期上发表。  

我县举办契丹历史文化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进施甸契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共施甸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由中共施甸县委宣传部、施甸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举办的施甸县契丹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15年3月27日至29日在施甸县县城召开。  

会议以“施甸县契丹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挖掘和应用研讨”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北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云南等8个省市区的考古、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共计130余人参加。  

会议采取先参观考察施甸契丹历史文化遗迹后集中开会的方式进行。3月27日,在中共施甸县委书记施继平同志、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云怡同志、施甸县政协主席蒋汉雄同志等县级领导的培同下,和与会的全体专家学者一起前往我县的长官司、大竹棚蒋家宗祠、木榔村耶律宗祠、由旺少保寺、青牛白马文化广场、契丹温泉古镇、姚关大乌邑契丹民居等地进行实地考察。3月28日至29日召开研讨会。会议分别由时任县政协主席蒋汉雄同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廷辉同志和县政协副主席蒋开焱同志主持。由与会的全体专家学者、在家的全体县级领导、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乡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参加。其主要议程:一是中共施甸县委书记施继平同志讲话;二是由市委外宣办外宣科科长蒋开磊同志介绍契丹后裔落籍施甸的情况;三是由蒋文智介绍牛皮圣旨和青牛白马图的来历;四是请与会的专家学者为《青牛白马的迁徙》一书提出修改建议;五是观看电视专题片《契丹流痕》;六是请专家学者介绍研究成果,并就施甸契丹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挖掘和应用提意见和建议;七是由县政协主席、县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组长蒋汉雄同志作会议总结讲话。  

由于领导重视,主题明确,准备充分,三天之会,紧凑而圆满。可以说,这是我县有史以来在研讨、挖掘、打造和宣传施甸契丹历史文化的进程中,一次空前的和意义重大的研讨会。  

一是领导重视。为充分发挥好施甸契丹历史文化在我县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共施甸县委书记施继平同志为首的县级主要领导对我县的契丹历史文化非常重视,不但将其纳入施甸文化的重要组成,而且还下决心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出谋划策,强力推进契丹文化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其重视的程度和推进的力度前所未有。这是这次研讨会得以召开和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二是会议规格高。来自全国8个省市区共计130多人的参会人员中,堪称为专家的就有53人,其中,有的是研究民族学与人类学的,有的是研究历史文化的,有的是研究文物与考古的,有的是研究辽金史的,有的是研究古文字的,有的是专门从事和研究契丹历史文化的。他们学识渊博,术有建树,在他们所从事或研究的领域上都颇具影响力,特别是在研究契丹历史文化上,堪称全国乃至世界的“顶级专家”。诸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员、中国辽金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契丹文字专家刘凤翥同志,来自北京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辽金史研究会名誉会长齐心同志,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座教授聂鸿音同志,来自内蒙古达斡尔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原副所长孟志东同志,来自内蒙古社科院副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毅松同志,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内蒙古博物院院长、研究员塔拉同志,来自内蒙古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蒙林同志,来自内蒙古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何天明同志,来自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内蒙古考古学会副会长盖之庸同志,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学院教授、中国民族古文学研究会会员吴英喆同志,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尔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鹏同志,来自赤峰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于毅夫同志,来自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契丹辽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任爱君同志,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达斡尔学会会长吴焕军同志,来自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辽金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世明同志,来自吉林省大安市春捺钵文史研究会会长孔令海同志,来自吉林省松原市原辽金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旭光同志,来自辽宁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辽金史学会副会长都兴智同志,来自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方铁同志,来自云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杨毓骧同志等,都是学术界上德高望众而又颇具盛名的专家级人物,特别是还有几位年事已高而满头银发的老专家,竟能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千里迢迢的拨冗莅临,实属难得。同时,会议还邀请了诸如:赤峰市巴林左旗政协文史委主任、巴林左旗政府办副主任、辽文化产业园副主任,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文物局副局长、呼伦贝尔学院副院长,莫旗政协主席、莫旗政协办秘书长、莫旗文广局副局长、莫旗旅游局副局长,河北省平泉县政协主席、平泉县委宣传部部长、平泉县文广局局长、副局长,保山市文联主席、市社科联主席、市文广局局长、市旅游局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市县区领导参加了会议。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会议还邀请了诸如: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香港文汇报云南办事处外联办主任、香港文汇报云南办事处记者,云南电视台首席编导、云南广播电视台编辑,大连日报社理论原主任、高级编辑,云南日报保山分社社长、云南日报保山分社记者,春城晚报驻保山站站长、春城晚报驻保山站记者,保山日报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云南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中国东方航空《东方风情》杂志社旅游事业部媒体顾问、杂志社综合部总监、杂志社总编,保山电视台记者等新闻媒体参加了会议。加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在家的全体县级领导及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部分乡镇领导的参与,此会就成了我县有史以来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次专家云集、高朋满座的高规格会议。  

三是成果丰厚。会议期间,参会的全体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报着对历史、对未来和对我县打造契丹文化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了积极踊跃的发言。概括起来,一是对《青牛白马的迁徙》一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的建议或意见;二是介绍或提供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三是就施甸契丹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中的挖掘和应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或意见。专家们发言直奔主题,讲话开诚布公,议论旁征博引,建议真知灼见,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几位年事已高的诸如刘凤翥、齐心、孟志东等老专家所表现出的对学术的高度严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令人敬佩。比如,孟志东老人,不但冒着年事已高的风险、千里迢迢来参加会议,而且在参会前就对《青牛白马的迁徙》一书的原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并且还用书信的形式亲自给县政协副主席蒋开焱同志端端正正的写了一封长达14页的修改建议信,如此之举,在令人心生敬佩的同时,也给会议的质量平添了不小的分量。  

四是准备充分。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为了确保会议的圆满和成功,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及时抽调以县政协副主席蒋开焱同志、县文联主席杨潞伟同志等组成的精兵强将提前行动,冒着严寒,不辞辛劳的分别前往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全国各地登门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为会议的圆满和成功作了大量的和艰苦细致的工作。  

由于领导重视,主题明确,准备充分和组织精心,三天的正会开得紧凑而圆满。可以说,这是我县有史以来在研讨、挖掘、打造和宣传施甸契丹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一次空前的和意义重大的研讨会。会议的成功召开,一是标志着我县契丹历史文化的研究已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个人行为正式上升为我县的政府行为,这不得不说是我县在对契丹历史文化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二是会议的圆满和成功必将会对我县契丹历史文化的挖掘打造和宣传应用起到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作用而栽入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史册。  

(作者:蒋启龙  施甸县人大常委会享受正处级待遇领导)  

关闭窗口
主办:63365最快线路检测 
63365最快线路检测.政务 
保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仁街南段  
电话:0875—2220710
运行管理:保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滇ICP备12002983号-1